生物燃料乙醇屬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將其添加進普通汽油中可制成乙醇汽油。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拉動農業、消化人畜不能食用糧食、促進糧食庫存合理和糧價可控、保護環境和替代能源等方面初見成效。2000年以來,我國已累計生產和消費生物燃料乙醇1700多萬噸,消化人畜不能食用的玉米、水稻、小麥等1200多萬噸;累計調合汽油約1.7億噸,相當于減少原油進口9000多萬噸。“十三五”時期,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要得到進一步發揮。
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糧食生產的推進器和調節閥,不僅對我國糧食安全不會產生危害,反而會有促進和保障作用。玉米被消耗后,消費刺激生產,合理的玉米價格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從而又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形成良性循環。當出現糧食豐產、庫存有余時,大力發展和鼓勵使用生物燃料乙醇,可最經濟地實現產需平衡;當出現糧食短缺時,在現行的核準生產及國家指令性計劃這一管控方式下,可適當減少直至停用生物燃料乙醇,即可保證不耗糧。尤其要強調的是,對于消化人畜不能食用的有毒、有害糧食,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生產生物燃料乙醇是唯一有效的途徑。目前,國家糧食庫存高企,國家對糧食收儲運輸等環節實施補貼,財政支出較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糧食就地轉化,生產生物燃料乙醇就是一種較理想的轉化方式。
在改善生態和大氣環境質量方面,生物燃料乙醇作用突出、潛力巨大。生物燃料乙醇是添加到汽油中的一種優良的無毒辛烷值改進劑和增氧劑,與普通汽油相比,E10乙醇汽油(含10%生物燃料乙醇的汽油)總體可減排PM2.5超過40%。國家環保部門對車用乙醇汽油推廣地區環境監測表明,車用乙醇汽油可顯著降低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顆粒物等有害物質排放。目前乙醇汽油占全國汽油總消費量的23%,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E10汽油,每年需要增加生物燃料乙醇800萬噸以上。如此,環境改善可期,同時有助于降低我國原油進口依賴度,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同時,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纖維素燃料乙醇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減少秸稈的露天焚燒,這又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大氣環境的治理。
我國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規劃目標是十分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要達到400萬噸;《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2014年,國家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則繼續將非糧燃料乙醇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
不可否認,目前生物燃料乙醇行業生產經營狀況堪憂。隨著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與汽油出廠價直接掛鉤的生物燃料乙醇價格也出現了跳水,而國內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生物燃料乙醇生產企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運營壓力。
總體上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涉及國家“三農”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大氣環境治理、國際氣候談判等諸多重要領域,該產業的發展應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做好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出臺“國策”,指引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按照統一協調組織、有序健康穩妥的發展方針進行管理,避免出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現象。要確保國家糧食庫存合理、價格可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有序、質量可靠;油品市場監管有力、追溯性強。要繼續執行好“核準生產,定向流通,封閉運行,有序發展”的十六字政策。
與此同時,我國應參照美國、巴西等國家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的經驗制定強制性可再生燃料標準,規定運輸燃料中必須摻入一定比例的可再生燃料,以此推動生物燃料乙醇和乙醇汽油的推廣。另外,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中明確對生物燃料乙醇、尤其是纖維素燃料乙醇項目建設和產品推廣的常態化支持,研究制定與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電價補償方式類似的措施。秸稈等農林業廢棄物將是未來生物燃料乙醇原料的主體,纖維素燃料乙醇將是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未來發展的主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